1. <acronym id="qk0gg"><strong id="qk0gg"></strong></acronym><acronym id="qk0gg"></acronym>

  2. <object id="qk0gg"><strong id="qk0gg"></strong></object>
    1. <table id="qk0gg"></table>
      <pre id="qk0gg"></pre>
        <acronym id="qk0gg"><label id="qk0gg"><address id="qk0gg"></address></label></acronym>
        <output id="qk0gg"><strong id="qk0gg"></strong></output>
      1. <acronym id="qk0gg"></acronym>
        歡迎光臨中衛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長者專區 無障礙瀏覽 登錄個人中心
        網站首頁 走進中衛 新聞中心 政府信息公開 網上辦事 政民互動 專題專欄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關于加強中衛市入河(湖、溝)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號 640501001/2023-00165 文號 衛政辦發〔2023〕14號 生成日期 2023年03月22日
        發布機構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責任部門 市生態環境局 有效性 有效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

        《關于加強中衛市入河(湖、溝)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現予以印發,請抓好組織實施。

        中衛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3月22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加強中衛市入河(湖、溝)排污口排查整治

        和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方案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國辦函〔2022〕17號)、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加強入河(湖、溝)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方案》(寧政辦發〔2022〕72號),為進一步強化中衛市入河(湖、溝)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監督管理工作,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以改善黃河流域中衛段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摸清全市入河(湖、溝)排污口底數及分布,統籌推進全市入河(湖、溝)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逐步建立“權責清晰、管理規范、監管到位”的排污口長效管理機制,從源頭上有效管控入河(湖、溝)污染物排放,不斷提升流域污染治理能力和水環境保護水平,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貢獻中衛力量。

        二、工作原則

        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按照“水陸統籌、以水定岸、明晰責任、嚴格監管、統一要求、差別管理、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工作原則,以黃河中衛段、清水河、紅柳溝、重點湖泊、主要入黃排水溝及其支溝等為切入點,組織開展全市入河(湖、溝)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工作,并建立完善日常監管機制,確保入河(湖、溝)排污口依法設立、規范管理。

        三、工作目標

        2023年5月底前,完成黃河干流及重要支流、重點湖泊、主要排水溝排污口排查工作。2023年10月底前,完成入河(湖、溝)排污口監測、溯源工作,建立排污口清單(包括基礎信息清單、需要取締的排污口清單、需要清理合并的排污口清單、需要規范整治的排污口清單)。

        2024年5月底前,完成需要取締、清理合并的排污口整治任務。

        2025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黃河干流及重要支流、重點湖泊、主要排水溝排污口整治工作。

        四、工作任務

        (一)全面排查。

        1.排查范圍。中衛市區域內河流、湖泊、主要排水溝均列為排查對象,重點包括但不限于黃河干流中衛段、2條黃河支流(清水河、紅柳溝)、7個重點湖泊(香山湖、騰格里湖、小湖、千島湖、天湖、雁鳴湖、親河湖)、7條主要排水溝(中衛市第一排水溝、第三排水溝、第四排水溝、第六排水溝、第九排水溝、中寧縣南河子溝、中寧縣北河子溝)。原則上以所排查河流、湖泊、排水溝兩側的現狀岸線為基準,向陸地各延伸1公里;河流(段)兩側10公里內有工業園區的,應將整個工業園區納入排查整治范圍。同時,結合全市工業產業布局、發展規劃等,應適當擴大排查范圍,將沿水域2公里內陸地岸線居住區、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重點區域一并納入排查整治范圍。

        2.排查對象。排查對象為排查范圍內所有通過管道、溝、渠、涵閘、隧洞等直接向河流、湖泊、排水溝排放廢水的排污口(含所有排水口),還包括所有通過溝渠、濕地等間接排放廢水的排污口(含所有排水口),實現排查范圍內“有口皆查、應查盡查”。重點關注人口集聚、工業集中、排污問題相對突出、環境風險高、生態敏感脆弱區域。

        (二)同步監測。

        按照“邊查邊測”原則,通過現場快速監測和異常點位人工重點監測的方式,全面掌握入河(湖、溝)排污口的水質、水量、污染物種類。市生態環境局結合排污許可有關要求,按照“誰排污、誰監測”原則,督促指導排污單位對本單位廢水開展自行監測,入河(湖、溝)排污口責任主體對入河排污口開展自行監測。入河排污口監測必測指標為pH、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其他特征污染物監測指標根據需要增加。有監督性監測或者在線監測數據等有效數據的入河排污口,可直接使用其監測數據。既上岸查污染源和排污口,又下河調查水質,準確掌握流域水環境突出問題及成因,推動實現精準治污。

        (三)溯源分析。

        1.明確責任主體。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和政府兜底的原則,逐一明確入河(湖、溝)排污口責任主體,建立責任主體清單。對于難以分清責任主體的排污口,縣(區)政府(管委會)要組織有關部門開展溯源分析,綜合運用現場探查、圖紙作業、科技勘測和工程機械溯源等手段,查清排污口對應的排污單位及其隸屬關系,確定責任主體;經溯源后仍無法確定責任主體的,由縣(區)人民政府作為責任主體或由其指定責任主體,中衛工業園區管委會、中寧工業園區管委會、海興開發區管委會作為責任主體,不再另行指定責任主體。其中,農村生活污水散排口的責任主體可結合地方實際細化至鄉鎮或行政村。責任主體負責源頭治理以及排污口監測整治、規范化建設、維護管理等。

        2.建立工作臺賬。按照《入河(海)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則》(HJ1235-2021),結合入河(湖、溝)排污口責任主體的單位性質、規模和隸屬關系等,對補充排查和前期國家、自治區已排查出的入河(湖、溝)排污口進行命名和編碼,填報入河(湖、溝)排污口排查信息表(見附件1),建立“一口一檔”臺賬(包括每個排污口基本信息和照片)。2023年5月和11月底前,分別將排污口排查清單、臺賬和需整治排污口清單(包括取締、清理合并、規范整治三類)報市生態環境局。

        (四)分類整治。

        1.明確排污口分類。根據排污口責任主體所屬行業及排放特征,將排污口分為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農業排污口、其他排污口等四種類型。其中,工業排污口包括工礦企業排污口和雨洪排污口、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和雨洪排污口等;農業排口包括規?;笄蒺B殖排污口、規?;a養殖排污口等;其他排口包括大中型灌區排口、規模以下水產養殖排污口、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排污口、農村生活污水散排口等,具體可從實際出發細化排污口類型。醫療機構設置入河排污口的參照工業排污口中工礦企業排污口管理。

        2.明確整治要求。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要求,由各縣(區)、工業園區管委會按照“一口一策”原則制定整治實施方案,以截污治污為重點開展整治。整治工作應堅持實事求是,穩妥有序推進。對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農村生活等排污口的整治,應做好統籌,避免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確保整治工作穩妥有序推進;對確有困難短期內難以完成排污口整治的單位,可合理設置過渡期,指導幫助整治。各縣(區)人民政府、工業園區管委會建立排污口整治銷號臺賬,通過取締、合并、規范整治,最終形成需要保留的排污口清單。取締、合并的入河排污口可能影響防洪排澇、堤防安全的,要依法依規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隱患。排查出的其他排污口,由屬地人民政府結合黑臭水體整治、消除劣Ⅴ類水體、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及流域環境綜合治理等統籌開展整治。對完成整治的排污口以及經排查、溯源、監測后無需整治的排污口開展規范化建設,并納入日常監管。入河(湖、溝)排污口責任主體負責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建設內容及要求按照國家有關標準、有關要求執行。整治實施方案于2023年11月底前報市生態環境局備案。

        (1)依法取締一批。為了確保轄區內水生態環境安全和供水安全,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及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內設置的排污口,非法工業企業排污口,由屬地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依法采取責令拆除、責令關閉等措施予以取締。要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避免“一刀切”,制定合理的整治措施。

        (2)清理合并一批。對于城鎮污水收集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生活污水散排口,原則上予以清理合并,污水依法規范接入污水收集管網。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產業集聚區)內企業現有排污口應盡可能清理合并,污水通過截污納管由園區或產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統一處理。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產業區集聚區)外的工礦企業,原則上一個企業只保留一個排污口,對于廠區較大或有多個廠區的,應盡可能清理合并排污口,清理合并后確有必要保留兩個及以上工礦企業排污口的,應向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備案。對于集中分布、連片聚集的中小型水產養殖散排口,鼓勵各地統一收集處理養殖尾水,設置統一的排污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排污口和農村生活污水直排口結合鄉村振興、廁所革命等工作統籌推進合并。

        (3)規范整治一批。各縣(區)人民政府、工業園區管委會按照有利于明晰責任、維護管理、加強監督的要求,開展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對存在借道排污等情況的排污口,要組織清理違規接入排污管線的支管、支線,推動一個排污口只對應一個排污單位;對確需多個排污單位共用一個排污口的,要督促各排污單位分清各自責任,并在排污許可證中載明。對存在布局不合理、設施老化破損、排水不暢、檢修維護難等問題的排污口和排污管線,應有針對性地采取調整排污口位置和排污管線走向、更新維護設施、設置必要的檢查井等措施進行整治。排污口設置應當符合國家相關規范要求并在明顯位置樹標立牌,便于現場監測和監督檢查。

        五、嚴格監督管理

        (一)加強規劃引領。各級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等規劃、區劃,要充分考慮排污口布局和管控要求,嚴格落實相關法律法規關于排污口設置的規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要將排污口設置規定落實情況作為重要內容,嚴格審核把關,從源頭防止無序設置。

        (二)嚴格規范審批。工礦企業、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入河(湖、溝)排污口設置,依法依規實行審核制。日處理能力500噸以下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入河(湖、溝)排污口的設置按照審批權限實行逐級備案制。對未達到水質目標的水功能區,除城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湖、溝)排污口外,應當嚴格控制新設、改設或者擴大排污口。按照“同級審批同級備案”,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自治區審批建設項目的入河(湖、溝)排污口的設置審核由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負責實施;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市級審批建設項目的入河(湖、溝)排污口的設置審核由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實施,二級水功能區上的排污口設置審核需征求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意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縣(區)審批建設項目的入河(湖、溝)排污口的設置審核由市生態環境局各分局負責實施,日處理能力為500噸以下30噸以上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入河(湖、溝)排污口的設置,由所在地生態環境分局負責備案審批??赡苡绊懛篮?、供水、堤防安全和河勢穩定的入河(湖、溝)排污口設置審核,應征求有管理權限的黃河流域管理機構或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排污口審核、備案信息要及時依法向社會公開。

        (三)加強監督管理。各縣(區)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根據排污口類型、責任主體及部門職責等,落實排污口監督管理責任,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行使排污口污染物排放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工信、水利、住建、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協作。有監督管理權限的部門依法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應會同相關部門,通過核發排污許可證,依法明確排污口責任主體自行監測、信息公開等要求。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對工礦企業、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開展監測,水生態環境質量較差的地方應適當加大監測頻次。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將排查出的農業排口、城鎮雨洪排口及其他排口納入管理,研究符合種植業、養殖業特點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模式,探索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模式。開展城鎮雨洪排口旱天污水直排的溯源治理,加大對借道排污等行為的監督管理力度,嚴禁合并、封堵城鎮雨洪排口,防止影響汛期排水防澇安全。

        (四)嚴格環境執法。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大排污口環境執法力度,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設置排污口或不按規定排污的,依法予以處罰;對私設暗管接入他人排污口等逃避監督管理借道排污的,溯源確定責任主體,依法予以嚴厲查處。排污口責任主體應當定期巡查維護排污管道,發現他人借道排污等情況的,應立即向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報告并留存證據。

        (五)加強信息化建設。配合自治區建立統一的排污口信息平臺,將管理排污口排查整治、設置審核備案、日常監督管理等信息納入信息化建設內容,建立動態管理臺賬。加強與排污許可、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等信息平臺的數據共享,實現互聯互通。各縣(區)要組織相關部門,建立排污單位、排污通道、排污口、受納水體等信息資源共享機制,逐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六、任務分工

        (一)各縣(區)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作為本轄區入河(湖、溝)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制定實施方案,全面、深入、細致開展轄區內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工作,建立排污口清單,推動整治工作的開展。

        (二)市級有關部門。市級有關部門依據部門職責和本行業法律法規,督促指導開展排污口排查整治并做好以下工作:

        1.市生態環境局:作為入河(湖、溝)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牽頭部門,對排查整治工作實施統一調度,組織相關部門開展現場督查和指導幫扶。指導各縣(區)、園區管委會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收集、整合排污口相關資料。指導開展排查、監測、溯源。督促指導工業排污口和其他排污口的溯源整治工作。

        2.市發改委:負責加強對接自治區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小組辦公室,指導督促各縣(區)、園區管委會和市直各相關部門結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同推進全市入河(湖、溝)排污口整治工作。

        3.市工信局:負責為各縣(區)、相關部門提供排查范圍內工業園區、工業企業清單,協助和配合生態環境部門開展工業園區、工業企業的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4.市住建局:負責為各縣(區)、相關部門提供城市建成區范圍內市政排水管網、雨水管網、建筑工地(包括名稱、位置、沖洗廢水排放等情況)等相關資料,督促指導城市生活污水排污口、城鎮雨洪排口溯源整治工作。

        5.市交通運輸局:負責為各縣(區)、相關部門提供排查范圍內公路(服務區)等污水排放信息,督促指導服務區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6.市口岸辦:負責為各縣(區)、相關部門提供排查范圍內物流園區等污水排放信息,督促指導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7.市水務局:負責為各縣(區)、相關部門提供排查范圍內閘壩、泄洪口等相關資料,督促指導溝渠、排干等溯源整治工作。

        8.市農業農村局:負責為各縣(區)、相關部門提供排查范圍內農田退水口、水產、畜禽養殖等資料,督促指導農田退水、水產、畜禽養殖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9.市自然資源局:負責為各縣(區)、相關部門提供排查范圍內自然保護區、濕地、重點湖泊等相關資料,督促指導自然保護區、濕地、重點湖泊的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10.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為各縣(區)、相關部門提供排查范圍內醫療衛生機構等相關資料,督促指導醫療衛生機構的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11.市旅游和文化體育廣電局:負責為各縣(區)、相關部門提供排查范圍內旅游景區的污水排放信息,督促指導景區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作,并在行業主管范圍內相互配合,完成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四個重點工作任務。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市負總責,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直各部門抓配合落實的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組織實施全市范圍內的入河(湖、溝)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市住建、交通、水務、農業農村、衛生健康委等有關部門,要緊盯目標任務,加強政策協調和工作銜接,健全長效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嚴格落實排污口監督管理責任。各縣(區)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切實做好入河(湖、溝)排污口的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及日常監督管理,將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督促有關責任主體落實整治責任,確保排查整治工作落實到位。各縣(區)、各園區管委會、市直各相關部門要明確一名聯絡員,負責工作對接、報送信息等。

        (二)嚴格考核問責。建立激勵問責機制,將排污口整治和監督管理情況納入市效能目標考核,對工作不力的縣(區)、管委會及時進行通報;對在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徇私舞弊、弄虛作假、敷衍塞責等行為的,依法依規嚴肅追究責任。

        (三)加強公眾參與。加強生態文明理念宣傳,引導公眾投身美麗河湖保護和建設,加大對排污口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普及力度,增強公眾對污染物排放的監督意識。排污口責任主體應通過標識牌、顯示屏、網絡媒體等渠道主動向社會公開排污口相關信息。生態環境等部門要通過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等平臺,依法公開并定期更新排污口監督管理相關信息。各縣(區)、管委會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公眾監督舉報機制,暢通公眾舉報途徑,鼓勵群眾踴躍參與環境監督管理,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協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附件:全市入河(湖、溝)排污口排查信息表

        原文下載: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關于加強中衛市入河(湖、溝)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pdf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鏈接

        主辦:中衛市人民政府

        承辦:中衛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支持IPV6

        地址:中衛市行政中心 郵編:755000 網站標識碼:6405000006 備案:寧ICP備06001162號-1 寧公網安備64050202000082號

        返回頂部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欧美一区,少妇无码aⅴ无码专区,免费不卡国产福利在线观看,亚洲高清在线

        1. <acronym id="qk0gg"><strong id="qk0gg"></strong></acronym><acronym id="qk0gg"></acronym>

        2. <object id="qk0gg"><strong id="qk0gg"></strong></object>
          1. <table id="qk0gg"></table>
            <pre id="qk0gg"></pre>
              <acronym id="qk0gg"><label id="qk0gg"><address id="qk0gg"></address></label></acronym>
              <output id="qk0gg"><strong id="qk0gg"></strong></output>
            1. <acronym id="qk0gg"></acronym>